产品设计专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产品设计 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

2024-04-23 08: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南师范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电子白皮书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1)产品设计专业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综合学校相关学科优势,培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设计实践及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和新产品创意开发能力、能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够从事产品设计、智能交互设计、设计管理、设计研究等工作。

(2)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立足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广东省,确立华南地区和全国领先文理结合型的新文科专业定位,致力于培养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产品设计领域卓越人才,助力新时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2、培养目标: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复合创新人才培养。随着市场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专业还将进一步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方便学生、发展学生、因材施教。提升教育人才的质量,强化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工作胜任力及实践能力。坚持设计和科学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全球化和本土化兼具的理念,培养市场所需的优秀复合创新人才。

(2)针对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对于工业产品设计的人材需求量己经跃居世界前列的形势,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设计基础造型扎实、电脑技术过硬、设计创新能力强的年青设计人才。

(3)推进“产、学、研、媒、金、用”全面素质人才培养,使产品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材成为真正适应我国高速全新发展社会的生力军。

3、培养规格:

(1)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2)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

①学习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敏锐的观察和接受能力及长期坚持的学习热情;

了解学科趋势以及专业动向,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及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

具备应对不同对象和场景的设计能力;

学习历史、自然、艺术、文化、科技等知识,构建多重知识结构,具有融汇贯通的能力;

具备国际视野,体察时代变化,能胜任新时代下的产品设计工作。

 ②审思

具备专业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人文理念与美学素养、较高的设计理论水平;

具有实践意识、实验精神、批评意识,能够进行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最终能以专业的视角、理性的设计态度和科学的设计方法承担产品设计工作。

 ③创新

具备开阔创新的思维、活跃的创思和个性的风格追求,勇于实践创新;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扎根于生活,体悟生活的本质,在设计活动中坚持原创原则。

④自主

 紧密关注设计前沿趋势,具备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研究素质以及自我掌控能力,能对个体进行有效管理和发展规划;

 坚守艺术理想,提高自身学养、涵养、修养。

⑤合作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包容他人、有效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能够适应多变化的行业规则、尊重团结他人,虚心学习,走近现实普惠人民,发扬艺术民主,在团队合作项目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才华。

⑥担当

具备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的设计服务精神;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关照现实生活,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真善美的艺术境界,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坚持国家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课程体系:

正式课程147学分+非正式课程40小时

产品设计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设计思维、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专题(家具设计、仿生设计、灯具设计、食品造型设计、跨界整合设计)等。

服装服饰设计方向主要专业课程有:人机工程学、材料与工艺、设计思维、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专题(首饰设计、服装成衣工艺、包袋设计、针织或皮草服装设计、造花及帽饰设计)等。

实践课程如下表:

5、    师资队伍:

教师梯队结构建设良好。本专业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建设良好,师生比约13:1。

(1)年龄梯队结构合理。现有老中青教师共11人,其中在职教师9人,外聘教师2人,平均年龄39岁。

(2)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不仅有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更有留学德国、法国、英国、韩国的学成归来者。海归教师占54.5%。

(3)具有良好的职称结构。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从教授到讲师,为本系的发展营造出一个适合创新和实践、科研的环境。基本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

(4)知识结构建设良好。本专业在光电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家电设计、食品造型设计领域负责的老师,都是全国这领域的权威专家,并且所研究的领域都依托于广东的重要产业集群。教学团队老师们知识结构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教学成果丰富,成绩突出。

 

6、    教学条件

本专业5个智能化多媒体教室,5个实验室,32个校企联合实习实践基地。力将前沿知识、课堂教学与创新实习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本专业老师亲临实践基地与企业老师共同授课,并建立科学的实践效果评价体系。连续多年就业率100%,为设计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逐年增加,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1.专业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1)历史沿革

2004年开设产品设计专业。 2008年获产品设计学术性硕士培养资格, 同年获产品设计专业性硕士培养资格。2009年与本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专业之间相互辐射,协同发展。2011年获中央财政支持项目

“文化创意综合实践教学平台”。2012年打破学科之间壁垒,与本校光电技术学科、心理学学科、计算机学科、材料学学科等融合创新发展。2017年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联合开办2+2人才培养办学模式,寻求国际化办学新思路。

 

 

 

 

(2)特色优势

①强化实践教学,凸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注重加强与企业的专业实践知识的交流,与企业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依托5个实验室建设、32个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开展 “产学研”综合实践教学,并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

②凸显地缘优势及跨学科合作的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及华南师大综合院校的跨学科合作的优势,确立华南地区和全国领先文理结合型的新文科专业定位,致力于培养卓越与创新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

③发挥雄厚的师资效力,铸就高质量人才培养。本专业在光电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家电设计领域负责的老师,都是全国这领域的权威专家,教学成果丰富,成绩突出。学生及老师获奖能力、产学研能力、社会影响力,都位居华南地区高校产品设计专业前茅。

 

2.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专业内容与思政相结合

全方位多维度落实学校“三全育人”系列文件和根本目标,始终将思政建设贯穿专业教育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如2019年获华南师范大学“立德树人奖”。积极组织三下乡等志愿者活动等。

 

(2)完善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践行以赛促学,发展专业竞赛成绩突出

已承担多项省级以上产学合作及协同育人项目。落实“以创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激励机制,以学科带头人科研创作为导引,深化“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以课内教学环节为基础,以学科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切入点,建立全方位的“333”分层式实践教学体系,打造“校内+校外”实践平台和实习基地,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与机制,鼓励学生依据项目竞赛要求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以产品设计为主的实践创新能力和项目应用能力。国内外升研率也保持在36%左右。师生积极参与各类产品设计、服饰设计等省级以上赛事,在竞赛中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以上奖项100余项。如指导学生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赛大奖等。再如广东省高校工业设计教师大赛,共评出金尺奖五名,其中三名是我院产品专业教师。

(3)强化产学研实践教学,开展质量工程,推进线上与线下双整合教学

依托广东产业优势已经建设多个专业实践基地,通过与产业的密切合作使我校产品设计也成为广东产学研的成功案例,客观上绕开了僵化的教学体制,顺应了粤港澳大湾区迅速融合创新发展的大好形势。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多个“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的特色实验室,建设云课堂等平台,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强化实践教学多维度、多时空地开展。遵循“四个导向”原则,大力开展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平台建设、课堂质量评估、示范中心建设及科研创作等方面,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累积了一批优秀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推进线上与线下双整合教学,如已经建设教育部《家居产品设计MR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教育部《艺术设计MR/VR实践基地建设》项目、教育部《灯具与灯光氛围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4)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推动学科之间融合 ,建设文理结合型的新文科专业。

坚持“双翼齐飞”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与本学院的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科交叉融合,而且与华南师大计算机专业、心理学专业、光电技术专业等,相互开放部分课程互选互学,共同举办学术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科之间融合发展。如与华南师大世界双一流物理光电专业领域,合作举办学术活动,光电产品展览展示等。

 

3.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1)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梯队结构建设良好。本专业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建设良好,师生比约13:1。

①构建良好梯队年龄结构。现有老中青教师共11人,其中在职教师9人,外聘教师2人,平均年龄39岁。

②教师学缘结构逐步合理化。不仅有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人才,更有留学德国、法国、英国、韩国的学成归来者。海归教师占54.5%。

③具有良好的职称结构。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从教授到讲师,为本系的发展营造出一个适合创新和实践、科研的环境。基本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

④知识结构建设良好。本专业在光电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家电设计、食品造型设计领域负责的老师,都是全国这领域的权威专家,并且所研究的领域都依托于广东的重要产业集群。教学团队老师们知识结构相互支撑,有机结合,教学成果丰富,成绩突出。

 

(2)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主要举措及成效。积极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总结育人成果和经验。

①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引领一流教育理念。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团队,坚持持续创新,适应新市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任教师进行相关产业的技能培训,更新课程与技能教学以适应行业企业发展,将教育技术、前沿知识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在基层教学的密切结合,逐步形成原创和前瞻的专业教育理念。近三年,产学研产品设计成果转化58项,教师积极申报教研项目和综设项目26项。

②总结育人成果和经验,示范教育教研活动。总结育人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深入开展基层教学团队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反思,近三年发表论文72篇,出版教材及专著6本,主编广东高校创新规划教材,努力践行社会责任。

 

 

4、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调整完善教学大纲,科学保障培养方案质量

 本专业贯彻“立德树人,追求卓越,自主发展”的本科教育理念,明确培养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复合创新人才的目标体系,完善教学大纲,科学保障培养方案质量。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设置层面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合理。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保障为着力点,以提高教学课堂的质量保障为基础,提升科研创作的质量保障为核心。如最新的培养方案,贯彻“立德树人,追求卓越,自主发展”教育理念,落实学校“双优”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广东优势产业,对接行业应用和就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产品设计方法和创新实践能力。

(2)教学过程跟踪考核,科学建设教学评价制度,保障课程质量

自决定申报省一流专业建设以来,严格以“省、国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开展自我评估和课程质量保障建设。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入本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综合改革。参加国家大学生第三方毕业生跟踪等专项评估与常态监测,参与学校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人才培养制度反馈。近三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年优秀率92%以上,就业率稳居全校前列。

 

(3)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保障实习实践课程质量

力将前沿知识、课堂教学与创新实习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如本专业在广东声光水影规划研究院、广州市工艺美术总公司、深圳和合创意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等建立的实习实践基地,本专业老师亲临实践基地与企业老师共同授课,并建立科学的实践效果评价体系。连续多年就业率100%,为设计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毕业生逐年增加,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5、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1)跟踪调研学生毕业后情况

① 就业状况

本专业每年根据腾讯问卷、线下调研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以期获得对培养质量的认知和反馈。在对毕业生的306份样本调研数据中,境内外升学率均呈较大比重,创业率持续走高,从事产品设计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不仅助力中国企业的发展,并且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② 校友评价

本校毕业五年后校友评价指数最高为90%及以上,2018届校友对专业满意度评价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甚至都达到100%;毕业五年内对母校关注比例较高的学院有产品设计专业(95%);说明本专业校友对学院评价较高,校友服务工作得到学生的认可。

③ 用人单位评价

国内政府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工作积极认真,责任感强,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④ 优秀校友

产品设计专业的优秀校友广泛分布在全球,包括在知名高校科研或教学人员、省及各地市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工作的优秀人才和成功的创业者等。

如2011届毕业生赵友源,于柏林艺术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继续深造,现任大众汽车德国柏林总部未来设计中心UI交互设计的设计总监,曾获伦敦全球工业设计大赛的冠军。

再如2008届毕业生袁塔拉,2012年在德国工作期间,作品参加特里尔圣袍朝圣500周年纪念活动徽章设计竞赛作品展,作品获二等奖并作为朝圣活动的官方徽章发行20000件。

 

 

    

 

 

(2)调研获外部评价,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多年来,本专业为广东省及全国输送了大量产品设计专门人才。学院每年通过走访、电话沟通、个别跟踪等手段,面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信息。以2020学年为例,从用人单位共回收31份有效问卷,数据表明100%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整体印象达“优秀”水准,对他们的多方面表现也都呈肯定和好评。今后,我们还将继续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以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科学决策专业改革方向,不断提升本科人才培育水平。

 

 

6、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1)思路

①坚持立德树人,促进专业内容与思政相结合;②明确培养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复合创新人才的目标体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本专业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建设。 ④发挥本专业老师的研究特长和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发挥重点综合院校学科融合优势,进一步打造出自己的产品设计专业特色。

(2)举措

①举措一

坚持“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理念,促进专业内容与思政相结合。引领学生设计、制作、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设计,增强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弘扬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贯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全过程,增强理念优势和体系优势领跑湾区的一流示范性作用。

②举措二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条件建设。进一步优化本专业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建设。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鼓励老师不断学习深造,积极努力晋升职称,继续引进优秀的英才计划老师加入等。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及产学研转化能力。

③举措三

发挥本专业老师的研究特长和优势、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缘优势、发挥重点综合院校学科融合优势,进一步打造专业特色。本专业在光电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服饰设计、食品造型设计领域负责的老师,都是全国这领域的权威专家,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这些行业领域的特色教育。进一步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推动学科融合发展。

④ 举措四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复合创新人才培养。随着市场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专业还将进一步发挥综合院校的优势,打破学科之间壁垒,推动学科融合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方便学生、发展学生、因材施教。提升教育人才的质量,强化通识教育、跨学科培养、工作胜任力及实践能力。坚持设计和科学融合,传承与创新并举,全球化和本土化兼具的理念,培养市场所需的优秀复合创新人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